『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第二天,戚继光先去寻找原崇明沙所千户刘应麟,唐顺之和方廉再次赶赴上海县,确定城址,开工兴建城墙。
唐顺之等人回到松江府城后,戚继光也于傍晚回来了。
戚继光回来后,立即求见唐顺之和方廉。戚继光进来后,唐顺之问道:“元敬,如何了?”
戚继光沉着脸说道:“都宪大人,高才等人必有问题。”
戚继光于是就将今日询问刘应麟的结果告知二位,刘应麟是武举出身,调任崇明千户后,与高才等人不和,所内一应事务都被他们把持,迫于无奈之下,刘应麟不得已使了银子调走。但是刘应麟也说道,高才等人颇有钱财,绝不是一个千户能有的。
而且自从高才等人把持崇明所后,倭寇确实不再袭扰崇明所了,而且高才等人收买了所中大部分军官,他出手阔绰,对于士卒也不太管束,崇明所的军器,战船都被他倒卖一空,之前朝廷发给崇明所的巡海快船,现在只剩下两艘,根本不能巡海。
而且刘应麟还告诉戚继光一个事情,就是高才可能与魏国公有关系,这是一次刘应麟和他争执时无意间说出来的,高才说他只要往南京莫愁湖那位去一封书信,就可以让刘应麟成为白身。要知道莫愁湖那是魏国公的别业,高才敢这么威胁刘应麟,想必跟魏国公有些关系的。
唐顺之笑着说道:“此不须虑,徐鹏举之人,断无此胆。既然高才有通倭之嫌疑,就应该以雷霆手段,将其擒获。”
戚继光说道:“擒获一千户,倒不是什么难事,只是崇明居于江心,若是大张旗鼓,恐怕为其所知,若是掩踪而去,恐怕为贼所乘。”
方廉笑道:“下官倒有个办法,新任崇明知县唐一岑已经到松江了,下官本打算过几日遣推官送他上任,不若就以此为辞,公开前往崇明,谅他们也不敢反叛。”
唐顺之说道:“方府尊的计谋确是不错,不过还要见过这唐一岑再说。”
唐顺之当即决定召见唐一岑,他的这位本家是广西临桂人。嘉靖十六年中举人,但是他的科举之路也就止步于此了,一连十多年都没有考上进士,唐一岑估计也是实在等不下去了,就参加吏部的大挑。
所谓大挑,就是连续四科没有中进士的举人,由吏部据其形貌应对挑选,一等以知县用,二等以教职用。每六年举行一次,意在使举人出身的士人有较宽的出路,名曰大挑。大挑重在形貌与应对,须体貌端正,言语译明,于时事吏治素有研究。相传有“同田贯日气甲由申”八字诀,合于前四字形貌者为合格。例如长方面型为“同”,方面型为“田”,身体长大为“贯”,身体匀称为“日”。
看来这位唐一岑应该还是不错,被列入一等,派崇明知县。不过大挑来的知县,去的都是进士们不愿意去的地方,崇明县就是这样,孤悬江心,又经常遭遇倭寇袭扰,进士老爷们自然不愿意去了。但是举人们可就没得挑了,有的知县做就不错了,还挑什么,不愿意?那就别当官了。
唐顺之召见唐一岑,说明此事,唐一岑倒是胆大,不愧是能一马当先,挥舞大刀,砍死数名倭寇的猛人,当即表示愿意配合。方廉随即派人送出知府牌票,言明新任应天巡抚要视察崇明海防,同时自己还要送新任崇明知县上任。
消息传到崇明所,高才等人召集所内一众军官商量,副千户翟钦说道:“千户大人,莫不是朝廷听到什么风声?都宪大人怎么会亲临崇明所。”
高才笑笑说道:“这唐都宪既是新官上任,上海县又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他巡视海防也是正常之事。方知府只不过是因为唐都宪要来才亲自送这新任知县上任的。兄弟们凑些钱财出来,把他们打发了便是。”
之前不是没有官员对他们起过疑心,都被他们用银子堵住了嘴。至于都宪大人亲临,其实并不罕见,倭寇猖獗的时候,应天巡抚、操江提督都曾经亲临太仓、松江指挥明军作战,中丞节钺漫临营,操江都宪驻太仓可不是说着玩的。
第二天唐顺之方廉、戚继光、唐一岑等人出发,乘坐官船前往崇明,戚继光身穿甲胄,率领自己的亲兵和唐顺之的抚标营护卫着三位文官,方廉有些不放心的说道:“都宪,要不然下官和戚总戎去即可,都宪大人在船上静候佳音即可。”
唐顺之笑着说道:“方府尊以为本宪是何等样人?岂不是被几个鼠辈看不起。”
官船靠岸后,打出唐顺之的仪仗,兵部侍郎、右佥都御史、总理粮储提督军务兼巡抚应天,唐顺之身穿大红官袍,在抚标营的护卫下下船,紧随其后的就是松江知府方廉、苏松总兵戚继光、崇明知县唐一岑,高才等人和崇明县的属官前来行礼迎接。
唐顺之问道:“高才高千户何在?”
高才刚刚出班,戚继光就率领亲兵将高才踹倒在地,捆绑起来,高才惊恐的问道:“都宪大人这是何意?下官是卫所官员,就是有罪,也该卫镇抚、五军都督府来管,都宪大人这有违成例!”
戚继光令亲兵将他按紧,说道:“本将苏松总兵戚继光,能不能管你这个小小的五品副千户?”
唐顺之冷哼一声,喝道:“旗牌官何在?”后面一位军官领命回令,请出王命旗牌,就是上面属有令字的蓝旗和圆牌,旗与牌各4件,旗用蓝缯制作,牌用椴木涂以金漆。
几个亲兵捧着王命旗牌,一众官吏赶紧行礼,唐顺之说道:“高千户倒是熟知本朝律令嘛。可要看看本官的王命旗牌是真是假?”
高才垂着头说道:“下官不敢!”
唐顺之说道:“戚总戎召集崇明驻军总旗以上军官,本都宪有话要说。”
戚继光说道:“谨遵都宪大人钧谕!”戚继光下达将令,召集一众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