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在都察院审讯完胡宗宪之后,内阁首辅徐阶亲近前往锦衣卫南镇抚司关押胡宗宪的处所,徐阶将所有人屏退,然后和胡宗宪长谈了很久,大家都不知道徐阶和胡宗宪谈了什么。
但是在随后的都察院审讯之中,张永明等人也不再就胡宗宪的其他问题加以讯问,而是就胡宗宪挪用嘉兴府库帑银三万三千两的仪式对胡宗宪展开讯问,胡宗宪也痛快承认了此事,当时胡宗宪急于遣散狼兵,还有抚恤阵亡士卒,安抚军心,所以不待请旨,就擅自挪用嘉兴府库帑银三万三千两。
但是事后胡宗宪也将这笔款项补足了,并没有贪墨国帑。三法司经过会商之后,向嘉靖上疏称:胡宗宪不经请旨,径行挪用帑银巨万,其情甚重,姑念其事后补足,特予从宽。论以削籍遣戍。
三法司随即请旨嘉靖,嘉靖看后,御批道:胡宗宪不经请旨,挪用帑银,其情殊重,法当严惩,姑念效劳有年,加恩从宽,准其冠带闲住,余皆不论。
一度在京师极为引人注目的胡宗宪案就此结束,虽然有些虎头蛇尾,但是此案也算了解了,朱载坖也兑现承诺,在王府中设宴请胡宗宪,同时也是庆祝王锡爵高中。
王锡爵今年不负众望,嘉靖四十一年会试名列第一,成为会元,又在殿试中夺得榜眼,授翰林编修,王锡爵授官之后,当然不能再住在裕王府充当沐昌祚的老师了,不过朱载坖也找好了沐昌祚的老师,徐渭就是现成的人选,正好今日胡宗宪释放。
朱载坖就一并宴请,看着刚刚高中的王锡爵和丢官罢职的胡宗宪,朱载坖不由得感叹道:“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考。 少年不知愁滋味,老来方知行路难。”
李春芳在一旁赞叹道:“殿下这几句,倒是颇有深意啊。”
朱载坖只是笑笑说道:“不过是几句牢骚罢了。”
朱载坖端起酒杯,对胡宗宪说道:“梅林公(胡宗宪),东南宁定,全仗梅林公之力,孤以此酒,谢过梅林公了!”
胡宗宪赶紧逊谢道:“殿下过誉了,老夫现在一介罪臣,实在是当不起殿下这般的夸赞。”
朱载坖闻言只是笑笑,从专制阃外的总督到现在一介白身,胡宗宪有些怨气也是正常的,朱载坖于是和胡宗宪聊起了东南的形势,胡宗宪就在东南,对于东南现在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朱载坖现在关心的是,东南倭寇会不会就此平息。
胡宗宪并不这样认为,虽然现在戚继光、俞大猷等人在海陆将大股的倭寇都予以剿灭,现在官军的水师也组建强大起来,在陆地上倭寇更不是官军的对手,但是要是就此说倭患平息,胡宗宪认为还言之尚早。
首先就是倭国的局势并没有得到好转,现在倭国内部仍然是一个混战的状态,大量的所谓武士沦为浪人,这就为倭寇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兵源,只要倭国的内乱不结束,倭寇始终能够招募得到大量的兵员和官军对抗。
其次,胡宗宪也认为,海禁也是造成倭寇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在虽然王直和官军达成了默契,但是在福建、两广等地,曾一本已经做大,渐渐有了和王直分庭抗礼的趋势,而且官府厉行海禁,使得原本的走私商人纷纷转化为海盗,更加加剧了倭患。
胡宗宪认为,现在官军只是完成了平息倭患的第一步,就是强化官军实力,在战场上战胜倭寇,但是就以此认为倭患平息,还为时尚早。
朱载坖当然明白胡宗宪的意思,倭寇起于海禁,这种论调在大明一直有市场,只不过之前倭患猖獗,没人敢提罢了,现在官军屡次大败倭寇,但是倭寇依然不能彻底禁绝,不少人再次提出倭寇起于海禁,想要开海。
朱载坖也就此事和胡宗宪商量了一下,胡宗宪认为,开海不难,其实就算是不开海,大明东南的这些士绅们一样在进行走私贸易,问题是开海之后怎么对朝廷有利,说白了就是收取海关税的问题,开了海,却又收不到钱,那对于朝廷来说有什么意义呢?
原本的隆庆开关就是如此,开了个寂寞,虽然易私贩为公贩,使得大量的白银流入大明,东南士绅和海商们赚了个盆满钵满,但是朝廷并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反而是因为大量的白银被集中到少数商人与权贵手中。他们手握巨额的白银除了疯狂的兼并土地之外,别无作为。
而因为他们的兼并行为,使得百姓的生计更加艰难,富者更富,贫者愈贫,而朝廷从中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开海之后,月港一年的税银为2.9万两,就是打发叫花子也不至于就这么点啊。
所以胡宗宪的这个看法很和朱载坖的心意,开海是一定的,但是更重要的是防止走私和增加国库收入,否则的话,朱载坖宁可不开。
朱载坖对胡宗宪说道:“梅林公这次回乡,就可以好好思虑这个问题,他日真的有所变动,就是梅林公起复之时也。”
在朱载坖心目中,日后要是真的开海,少不得借重这位胡部堂的,因为胡宗宪熟悉东南,而且对于这些士绅们,也极有震慑力,收拾他们,胡宗宪是很有心得的,这次士绅们通过徐阶狠狠的摆了胡宗宪一道,一旦给胡宗宪机会,胡宗宪肯定会狠狠的收拾他们。
而且胡宗宪在东南军中颇有威望,无论是开海还是打击走私,征缴关税,都少不了军队的支持,朱载坖很清楚,不给他们狠狠的放放血,指望这些士绅们乖乖地照章纳税,不吝天方夜谭,胡宗宪的狠辣正好可以干这件事情。
有了朱载坖的承诺,胡宗宪的心情才好了一些,胡宗宪吃过饭之后,不顾朱载坖的挽留,还是回到了徽州会馆,第二日就启程回乡去了。
而王锡爵也租好了房屋,搬出了裕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