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对于严嵩的这个要求, 徐阶觉得有些不愿意答应,很显然,徐阶认为要是那陆光祖一个吏部文选司郎中换一个吏部右侍郎加一个右副都御史,明显徐阶亏了。
开什么玩笑,陆光祖可是徐阁老的亲学生,比手足兄弟还亲的那种,得加钱!
徐阶笑着说道:“阁老之意下官已知之矣,阁老之言。实老成谋国之言。下官亦以为科道当择良臣。”
严嵩也说:“科道之职守,为侍从皇帝、推举人才、纠劾官吏、督察六部,封驳制敕和章奏、评议政事、随时谏言。当慎择其人,尤其是是河南道,当京察之重,不可不慎。”
严嵩的意思也很明确,我选两个,但是也不亏待你徐阁老,你也可以在科道里,尤其是分管京察的河南道里安排一个自己人。
在京察里,对于中下级官员来说,除了吏部之外,权力最大的就是科道了,主要是六科中的吏科和河南道,因为考语与访单是对五品及以下官员进行考察的主要依据,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官员的去留。
考语由于是各衙门堂上官为其属官填注,相比由科道官填注的访单,一般来说只要过得去,堂上官不会过分为难自己的下属。由于若某衙门罢黜官员过多,该衙门堂上官或许也难辞其咎,需承担一定的领导职责,因此往往为逃避承担责任而填注较好的考语。另一方面,堂上官为避免日后官员因怨恨而报复的麻烦,也往往填注好的考语,故而考语里多标榜溢美之词,已经是常态了。
而访单由科道官通过咨访后对五品及以下京官进行填注,其目的是在考语之外,通过博采众闻全面了解该官员的政绩,使京察结果更加公平合理,往往被吏部重视。但是其实访单也一样经常被拿来排除异己。
官员填注访单往往匿名肆意行私,贤否混淆,是非倒置,最终出现虽开列秽状满纸,莫知出于谁氏的局面。当然,掌道御史和吏科都给事中有权力将匿名访单予以剔除。这也是科道重要的原因之一。
还有就是京察之后的拾遗,也是科道可以针对吏部京察的结果或者有疏漏的地方上疏直言。
京察处分结果一旦公布,拾遗工作随即开展。拾遗是科道官仍查应黜未尽者,会本弹劾,吏部斟酌去留,取自上裁,科道官对自陈和堂审处分未尽的官员进行补充纠劾。为保证拾遗效果的公正性,一方面,要求两京科道共同上疏纠劾,而不能以个人名义进行。另一方面,在拾遗中要求科道官员要据事指名直书,避免因模糊弹劾而出现的栽赃陷害的情况。
之所以制定拾遗和相应的制度,本意是使得京察更加公正,科道官为保证拾遗人数来表现尽职尽责,对本无过官员进行纠劾,破坏了拾遗的初衷。
而且,一旦京察被罢官,是永不叙用的。所以官员一旦得知自己被拾遗论劾,便会积极寻求对策进行奏辩,一些罪有应得的官员为争取留任而肆行攻讦。
吏部需要对被拾遗官员进行复核,正所谓部院所为之失,科道得而纠举之;科道所言之误,部院亦得而酌议之。 正所以防偏重而杜朋奸也。吏部需将拾遗复核结果上报给皇帝,由皇帝给出最终的处理意见。
在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吏科都给事中和河南道掌道御史了,因为拾遗是科道共同上疏,都给事中和掌道御史几乎拥有一锤定音的权力,一旦吏科都给事中和河南道掌道御史决定拾遗,就是以科道的名义进行弹劾,其份量不可谓不重,反之亦然,尽管御史或者给事中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某个官员不称职,但是吏科都给事中和河南道掌道御史不同意,也很难发起拾遗。
所以严阁老还是很有诚意的,将科道的官缺给了徐阁老。
徐阶思索着,严嵩笑着问道:“徐阁老可是夹袋中英才太多,无法权衡取舍了?不妨说出来一起参详一下嘛。”
对于严嵩的话,徐阶笑笑,说道:“严阁老说笑了,下官哪有什么夹袋中的私人啊,不过是一些门生罢了,下官倒是觉得林燫倒是适合此任。”
严嵩听了问道:“林燫,莫非是林庭机的儿子?”
徐阶点点头,这位也是嘉靖二十六年的进士,出身侯官林氏,后来曾经担任国子祭酒,与其祖林瀚,其父庭机皆祭酒,世称国师三祭酒。是清流中的新生代人物。
林燫少聪颖,林庭机说他是林家千里驹,徐阶更是对他寄予厚望,称他可以抚世宰物,也是徐阶着重培养的门生之一。
严嵩对他没什么了解,但是对于侯官林氏,严嵩倒是颇有些了解,算得上当今的名门望族,林燫出身侯官林氏,其父林庭机更是当世大儒,林瀚家族三代中有五人官尚书,在七场科举中有八人进士及第。
林燫去担任这个河南道掌道御史确实是非常合适的,因为他确实是个极其端方严肃的人,他主持过会试和顺天乡试,又掌国子监,门生故吏遍及全国。他家的房子毁于火,有人要替他重盖。他说:“不行,女人年轻的时候能守寡,而到了年老倒要改嫁吗?”廉洁如此,晚节尤坚,为世人所钦。
何况林燫与李默算是福建老乡,李默再怎么也会给他几分面子的。
严嵩说道:“徐阁老倒是能够网罗天下英才。”
徐阶笑笑说道:“首揆说笑了。眼下李天官主持京察,连下官也不免惴惴啊!”
严嵩笑着说道:“子升说笑啊,国朝京察,上有内阁,旁有科道,又不是吏部的一言堂,天官再厉害,也大不过朝廷的法度,陛下的圣意。”
对此徐阶倒是没说什么,只是和严嵩再闲聊了几句,就离开了严嵩的直庐。
徐阶回到家中,首先问自己的管家:“叔大可有书信来?”
管家笑着将张居正返乡后给徐阶的信拿出来,徐阶仔细看了后,在书房思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