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很快,薛家良就接到公安局电话,说已经成功接到省委书记的车。
他问道:“就一辆吗?”
“是的,就一辆。”
薛家良为自己的判断得意了一下,说道:“直接来常委楼,然后你们原地待命。”
“是。”
放下电话,薛家良走了出来,来到楼下。
只见几名常委早已经等在楼下了,祝建生正在跟大家谈论着什么,他表现得很兴奋。看见薛家良出来了,说道:“市长,是不是一号首长到了?”
薛家良点点头,说道:“是的,已经进入市区了。”
这时,就见电视台一辆采访专用车疾驰而至,从车上跳下来两位肩扛摄像机的记者,以极其专业的速度眼光,将机位布控在一个最佳位置。
昨天的会议和下乡视察,薛家良特意嘱咐不要记者,但今天,藏信在没有请示他的前提下,却通知了记者,这一点,薛家良很佩服藏信的政治敏感,在岳父被调走的情况下,省委书记来青州视察防汛工作,这个消息,太有必要让全市的广大干部知晓了。
省委书记视察防汛工作,青州,应该是他的第一站。
第一站就选择了青州,某种程度上说,也是耐人寻味的,甚至可以说是安抚人心。
半年来,岳红军微服私访也好,公开视察工作也好,这已经是来青州第二次了,要知道,目前有好几个地方,他还一次都没去过呢。
省委一把手频繁出现在一个地方,也好也不好,但好与不好,不是基层能左右的。
薛家良又接到了公安局的电话,再有两分钟,省委书记就到了。
他挂了电话,冲着常委们一招手,就带头走下台阶。
与此同时,开道警车已经进入大院,后面紧跟着的是省委书记岳红军武警牌照的奥迪车。
待车停稳后,薛家良给岳红军拉开车门,恭恭敬敬地站在车门旁。
岳红军满面红光地下了车,花白的头发在太阳下熠熠生辉。
他首先跟薛家良握手,随后跟其他常委们一一握手。
大家簇拥着他上了楼,来到市委会议室。
岳红军坐下后,大家才按规矩分头坐下。
岳红军扫视了一下众人,说道:“除去侯明之外,常委们都到了?”
岳红军这样说,就说明侯明已经跟他通过电话了。
薛家良说:“副市长白桦也不在,他去参加省里组织的农产品展示会去了,侯书记刚才来电话,他正在往回赶。”
岳红军说:“他给我打电话了,咱不管他了,该怎么进行就怎么进行。我一来,是不是影响你们周日休息了?”
薛家良说:“从上月底开始,机关就取消双休日了,一是工作繁多,二是防汛特殊时期。”
岳红军看着他问道:“新城工地有几个开工的了?”
薛家良回答:“目前有三个,最近还有两个准备近期开工,其它的也都在积极筹备中。”
岳红军点了一下头,说道:“防汛准备工作怎么样?”
薛家良就简单明了地向省委书记介绍了防汛工作的准备情况。
紧接着他又问道:“今年将水多吗?”
薛家良没用任何辅助材料,对全市各地将水情况倒背如流,数字精准到小数点后两位。
别说岳红军,就是祝建生林金水等人也对他投去了佩服的目光。
岳红军笑着说:“看来你掌握的情况很准啊!”
薛家良说:“青州在防汛问题上已经吃过大亏了,今年绝不能重演。”
“好吧,介绍一下你们当前的工作吧。”
于是,薛家良又介绍了当前的总体工作,最后说道:“还请岳书记对我们的工作多加批评和指导。”
岳红军说:“我这次下来,主要就是看看防汛工作的准备情况,顺便了解一下你们的新城建设情况和项目开工情况,其实这些你们市委、市政府都不同程度地向省委、省政府做过汇报。我想说的是,一定要做好群众工作,避免再次发生群众不理解而围堵工地的事,要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到家,在搞经济建设的同时,绝不能忽视干部的思想教育工作。”
不等薛家良说话,祝建生就接过话茬说:“岳书记,我们已经下发了通知,周一就召开全市干部动员大会,贯彻省委关于干部整训工作的精神,安排部署本市的整训工作。”
会议进行了半个多小时,岳红军全面了解了一下青州当前的各项工作情况,他说:“城市要发展,经济要繁荣,生活要小康,人民要富裕,这是我们当前乃至未来相当一段时间的奋斗目标,一定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人民谋福利……”
最后,他提出去渠水防洪大堤去看看。说完,不等薛家良反应,他就率先走出会议室的门口。
薛家良一看,赶忙走到陈海生跟前,小声说:“给侯书记打电话,让他直接去渠水防洪大堤。”
下了楼,来到院里,岳红军看到院里整装待命的两辆警车,对薛家良说道:“薛家良,你一个人陪我去大堤就够了,其他人都去忙吧,另外,让这两辆警车归队吧,我不相信你还能让我遭遇不测?”
薛家良说:“家良遵命。”
这恐怕就是岳红军的性格,据说他到下边调研,很是不走寻常路。对于调研,他从不定时间,想起就走,也不定路线,转到哪儿就是哪儿,更不定方式,有时通知基层,有时微服私访。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从不带陪同领导、不带新闻记者。
按说,他这种务实的作风,很符合薛家良的性格,调查研究,本是干部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重视调查研究,更是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传家宝。那些事先安排好线路、确定好调研对象、身边陪同干部一大堆的调研,很少能接触到基层群众,很难和基层群众交流,只是满足于听听、转转、看看,这样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的调查研究,曾被群众戏谑和嘲讽。